Free CSS Templates
Home
About
Disease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Control
Contact
FAQs
Categories
黑点病
黑斑病
脂点黄斑病
褐斑病
疮痂病
炭疽病
灰霉病
脚腐病
轮斑病
煤烟病
绿霉病
青霉病
黑腐病
褐色蒂腐病
拟脂点黄斑病
棕褐斑病
酸腐病
疫霉病
焦腐病
桑寄生
斑点病
芽枝霉斑点病
赤衣病
白粉病
膏药病
地衣病
绿球藻病
溃疡病
C604Lab
Welcome to Zhejiang University
C604Lab:
Prof. Hongye Li
真菌性病害:柑橘白粉病
病害中文名:
柑橘白粉病
中文别名:
病害英文名:
citrus powdery mildew
病害分布:
世界性广泛分布
病原菌中文名:
柑橘间座壳菌
病原菌拉丁名:
Oidium citri; O. tingitaninum
病原菌分类地位:
柑橘白粉病
1 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幼苗和成年树的嫩叶、新梢和幼果。嫩叶正、背面均可发病,但以正面为多。常从主脉附近开始产生大多近圆形的疏松白粉状霉层或霉斑(菌丝层及分生孢子),霉层常从中央向外扩展,叶片老化后霉层变为浅灰褐色。霉层下的叶片组织初呈水渍状,较正常叶色略深暗,以后逐渐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全部或大部分布满白色霉层,使较嫩的叶片枯萎,较老的叶片则扭曲畸形,并可由叶片扩大到新梢发病。新梢、幼果发病初期与叶片上相似,但不表现明显黄斑。迅速扩展后新梢、幼果大部分或全部覆盖白粉状菌丝层,叶片干缩粘贴于枝梢上,严重时新梢枯死。
2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
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4 病害循环:
病菌可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年4~5月春梢抽长期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在雨滴中萌发侵染,发病后再产生分生孢子,继而重复侵染,为害夏梢和秋梢。
5 发病因素:
温暖高湿有利病害的发生,发病最适温度为18-23℃。云南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福建一般在5-6月和10月最易发生,广东则在4-5月春梢生长其易发病。果园阴湿郁闭,有利病害发生。
6 病害诊断:
7 病害防治:
7.1 剪除病枝叶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
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梢、病叶和病果,尤其应剪除病枝、徒长枝,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
7.2 .喷药保护
萌芽前结合果园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和徒长枝后喷1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春梢抽发期或在发病初期选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3000~4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1~2次。
7.3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