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CSS Templates
Home
About
Disease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Control
Contact
FAQs
Categories
黑点病
黑斑病
脂点黄斑病
褐斑病
疮痂病
炭疽病
灰霉病
脚腐病
轮斑病
煤烟病
绿霉病
青霉病
黑腐病
褐色蒂腐病
拟脂点黄斑病
棕褐斑病
酸腐病
疫霉病
焦腐病
桑寄生
斑点病
芽枝霉斑点病
赤衣病
白粉病
膏药病
地衣病
绿球藻病
溃疡病
C604Lab
Welcome to Zhejiang University
C604Lab:
Prof. Hongye Li
真菌性病害:柑橘酸腐病
病害中文名:
柑橘酸腐病
中文别名:
白霉病
病害英文名:
sour rot
病害分布:
世界性,成熟果实、储藏期果实的重要病害之一,经常和绿霉病或青霉病混发。
病原菌中文名:
白地霉
病原菌拉丁名:
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病原菌分类地位:
子囊菌门,酵母目,内孢霉科,白地霉属。
柑橘酸腐病
1 症状:
初期病部果皮呈水渍状淡黄色至黄褐色圆形病斑,极度软腐,手指碰到即破,果皮极易削离,病果表面可长出致密的白色霉状菌丝膜,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多数情况下,病果来不及长出白霉就迅速变为烂柿子状的粘湿团,溃不成形,难以用手拣起。病果流出的汁液散发出强烈的酸臭气味。
2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
菌丝体乳白色,多分枝,多隔膜,最后在隔膜处断裂而形成节孢子。节孢子起初圆筒形,两端平截,后迅速成熟,呈矩形或近椭圆形,无色,大小为3.8~12.6 × 2.4~4.5µm。
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左右,高于35℃或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15~25℃。
4 病害循环:
酸腐病菌是一种土壤腐生菌,通过雨水飞溅污染果实,并从伤口侵入。腐烂果实流出的汁液(含大量的病菌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加重发病。
5 发病因素:
6 病害诊断:
7 病害防治:
辛胺乙酸盐(百可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25%咪鲜胺乳油750倍液混合液浸果处理。双胍辛胺乙酸盐是防治酸腐病的特效药,该药剂多柑橘绿霉病和青霉病也有效,但咪鲜胺和抑霉唑对酸腐病无效,因此在酸腐病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首先选用次氯酸钠洗果,再用双胍辛胺乙酸盐处理果实,或双胍辛胺乙酸盐+抑霉唑或咪鲜胺处理果实。贮藏库注意通风,及时清除病果和流出的汁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