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CSS Templates
Home
About
Disease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柑橘黑点病
Control
Contact
FAQs
Categories
黑点病
黑斑病
脂点黄斑病
褐斑病
疮痂病
炭疽病
灰霉病
脚腐病
轮斑病
煤烟病
绿霉病
青霉病
黑腐病
褐色蒂腐病
拟脂点黄斑病
棕褐斑病
酸腐病
疫霉病
焦腐病
桑寄生
斑点病
芽枝霉斑点病
赤衣病
白粉病
膏药病
地衣病
绿球藻病
溃疡病
C604Lab
Welcome to Zhejiang University
C604Lab:
Prof. Hongye Li
真菌性病害:柑橘黑腐病
病害中文名:
柑橘黑腐病
中文别名:
黑心病
病害英文名:
Citrus black rot
病害分布:
世界性广泛分布
病原菌中文名:
链格孢
病原菌拉丁名:
Alternaria alternata
病原菌分类地位:
子囊菌门,座囊菌纲,格孢菌目,格孢菌科,链格孢属
柑橘黑腐病
危害性
主要为害成熟果实,多在贮藏期发生-烂果,也可引起采果前发病,引起采果前的落果。病害多加工业影响较大,一些外观正常的果实进入加工,一小片发病组织即可影响大桶果汁的风味。
1 症状:
成熟果实发病症状变化很大,归纳起来可分3种类型:1)黑心型(黑心病)。病菌早期从花柱和幼果果脐部侵入,潜伏于果心,果实成熟后,外表不显示症状,或仅在果脐部产生淡褐色的病变,但果心内部腐烂,长出大量墨绿色霉层,并向瓤瓣蔓延,最终引起全果变褐溃烂;2)蒂腐型。多从蒂部伤口侵入,呈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病斑扩大并向内部深入,症状和黑心型相似;3)干疤型。发生于果皮(包括蒂部),病斑圆形,深褐色,病健交界明显,革质,干腐状。手指按压果皮不破,病斑上极少见绒毛状霉层,易于炭疽病干疤型症状相混淆。常发生在失水过多的果实,当湿度升高时,长出大量墨绿色霉层。
2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
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4 病害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掉落的病果或以菌丝体潜伏于枝叶芽鳞内越冬。次年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花器和幼果,从柱头、果脐、果蒂或伤口侵入,并潜伏,待果实成熟时发病。贮藏期发病的多数果实在田间已经被感染,贮藏室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展,病果上产生分生孢子,可继续侵染临近的果实,加重发病。排灌不良,栽培管理较差,树势衰弱的柑橘园,或遭受日灼、虫伤、机械损伤的果实,伤口较多,易受病菌侵染。
5 发病因素:
6 病害诊断:
7 病害防治:
7.1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修剪枯枝、衰弱枝,减少果实受伤。
7.2 药剂防病目前对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尚无高效农药,以铜制剂较为有。据研究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还有加重病害的可能。
7.3 果实处理目前尚无采收后防腐的高效农药。一般结合绿霉病和青霉病的防治进行。
7.4 对作加工的果实,适度推迟采收,以便果实能充分表达症状。
参考文献: